由台灣品牌永續藍圖學校、台北市商業會、共同主辦的「AI如何驅動企業邁向永續」論壇,吸引近百位台灣企業菁英,以及來自海外的國際嘉賓專程與會,共同見證AI如何成為全球淨零轉型的關鍵引擎。
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吳發添親臨現場致意,強調:「永續發展無國界,台北市商業會致力於搭建國際交流橋樑,讓台灣企業在全球永續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。」本場座談邀請CarneuBank碳中和銀行創辦人暨台灣品牌永續國際學校校長戴中興,以及在建築科技領域享有盛譽的CarneuBIM智慧建築技術總監謝博全博士擔任主講人。兩位講者不僅分享從莫三比克到台灣的實戰案例,更與現場海外嘉賓激盪出跨越地域的永續創新思維,為台灣企業開啟接軌國際的新視窗。
「AI雖然耗電,但用對了反而是企業最強的減碳幫手。」戴中興校長開場即以數據破解迷思:雖然AI伺服器耗電量是傳統設備的20倍,但透過AI優化能源管理、生產流程與供應鏈,企業實際減碳效益可達9.7倍。「關鍵在於如何應用,」戴校長強調,「AI是節碳、減碳、創能、儲能、智能的五合一工具,企業要把它當作競爭力而非成本。」
戴校長指出,永續發展應該從三個層次思考:「低碳」是節約能源、建立環保形象;「碳中和」是建立可獲利的商業模式;「負碳」則能創造額外的碳權收入。他以特斯拉2019年出售碳權給飛雅特集團賺進600億台幣為例:「這就是把永續變成營收的最佳示範。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機會,關鍵是如何讓你的產品或服務在銷售的同時就產生碳權。」
跨產業應用:從餐桌到建築的永續革命
座談會中分享了多個產業的創新應用案例。在餐飲業,AI視覺系統能即時監控廚房作業,確保生熟食刀具不交叉使用,提升食安管理;同時透過新烹調技術,將東坡肉製作時間從傳統的六小時縮短至兩小時,不僅節省三分之二的能源,更能透過減碳方法學產生碳權,為餐廳創造業外收入。
營建業的轉型更具突破性。戴校長指出,全球營建業碳排占總量37%,一棟建築在興建前三年就用掉整個50年生命週期四分之一的碳排。因此,碳中和銀行推動「讓建築變成一棵樹」的願景——整合垂直式太陽能板技術,讓建築物的牆面、窗簾都能發電;結合節能、儲能系統與AI智能控制,讓大樓不僅達到淨零排放,甚至成為負碳建築。「這樣的建築能持續產生碳權,每年都像樹木一樣為地球減碳,同時為業主創造價值。」
政策紅利與國際商機並進
談及政策環境,戴中興校長表示政府今年宣布未來五年投入一兆元推動永續發展,加上國發會引導民間影響力投資,整體市場規模將達五兆元。「這是台灣企業轉型升級的黃金機會,」他鼓勵與會者積極研究申請管道,「每個行業都有適合的切入點,從設備升級到商業模式創新,都有相應的支持資源。」
在國際佈局方面,戴中興校長分享正在推動的跨國碳權開發專案。以莫三比克為例,當地有相當於3個台灣面積的紅樹林因洪水受損,透過復育計畫不僅能恢復生態,更能開發碳權進入國際市場。「這類專案需要與該國政府合作、進行生態評估、評估對當地就業與脫貧的社會影響,」戴中興說明,「投資規模從一千萬美金起跳,但這正是台灣企業展現國際影響力的機會。」
他也提醒,2030年台灣碳費預計從現行每噸300元調升至1500元,企業若能提前佈局碳權開發或購買,將具備更大的成本競爭優勢。
AI Agent革命:讓永續管理化繁為簡
鍹騰投資控股公司旗下專業品牌CarneuBIM技術總監謝博全博士則從技術面說明AI Agent如何革新永續管理。「傳統碳盤查一個案子需要兩三個月,現在透過AI Agent自動蒐集能源、原料、運輸等各項數據,一週就能完成,」謝博士解釋,「企業的每個作業流程都可以模組化成Agent,串聯起來就是全自動的永續管理系統。」
戴中興補充,在人才短缺的時代,AI系統更顯重要:「營造業新工法往往是公司獨門技術,新進人員不熟悉怎麼辦?透過AI將工法轉化為教學SOP,就能快速傳承專業。」他形容這是「鋼鐵人時代」——每個人都要結合人的優質特質與AI工具,才能在新經濟中保持競爭力。
從投資地球到品牌溢價
「如果我們不在2030年維持2024年的全球排碳量,未來台北龍山寺周邊將面臨淹水風險。」戴中興以在地化的氣候情境,喚起與會者對永續的急迫感。他將永續行動定位為「投資地球的願景工程」,強調這不僅是環保責任,更是品牌價值的核心。
「品牌真正的價值不在產品本身,而在意義與理念,」他接著舉例,「如果一瓶礦泉水標示『另一半送給非洲缺水地區』,消費者買的不是水,是認同你的義舉。這就是永續帶來的品牌溢價。」
活動尾聲,戴中興校長邀請現場來自石油工會、高科技業、營建業、宮廟文化等各行各業代表交流:「在座各位如果團結合作,就能建構完整的永續生態系。今天的相遇是緣分,讓我們一起投資地球,共創永續商機。」
本場座談在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、商業處、觀光傳播局指導下圓滿落幕,為台灣企業開啟AI驅動永續轉型的新篇章,也預告一個「永續即競爭力」的商業新時代已然來臨。
